元旦为什么是公历1月1日 原来它原本才是中国人的春节

小醉
小醉 赞同:0 | 2018-12-30 17:16:54
关注

马上就是元旦了,元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但是它的日期却是公历的,你知道为什么吗?

元旦最早的时候据说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,源于那时候颛顼祭祖活动,如果从那时候算起有4000年的历史了。

最早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是《晋书》,“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春。 ”这里的“正月”也需要注意。

在中国古代正月也是有变化的,在商朝的时候正月是殷历十二月,周朝的时候正月是在周历十一月,秦朝是十月,其他的朝代正月都是农历一月。

也就是说古代的元旦其实就是正月初一,正是中国人传统的新年,与当下元旦的定义刚好相同。现在的元旦是指的公历1月1日,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称的“新年”。

但在中国,真正被认可的新年是春节,元旦被称为“阳历年”。“元”在中国古代是始的意思,旦就是一天的开始,字面理解意思就是最开始的一天、第一天。

在古代的元旦和现代的元旦意思一样,日期却不同,这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发生的变化,1912年的时候,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,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“新年”,仍然叫它元旦。

中国人更注重农历新年,为了区分,也将元旦称为“阳历年”,也就是阳历新年的意思。后来建国以后仍然采用公元纪年,这样在中国比较常用的就是公历和农历。

那么元旦也就是公历的1月1日了,而在以前正月初一才是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为了区分,就将原本的“元旦”定名为“春节”,因为农历正月初一也都在立春时节。

从那以后元旦成了公历的1月1日,并且放假一天,而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成了春节。所以元旦虽然名字在中国叫了几千年,但不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。